天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宇慧访谈 -凯发全站app
1. 12月14日,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天政发〔2020〕23号),请介绍一下《措施》出台的背景。
答: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措施》出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
二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措施》旨在加强我市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2. 我市如何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答:《措施》明确了从四个方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一是落实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为必修课程;二是落实劳动教育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确定劳动教育内容;三是统筹学科融合,坚持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四是完善评价考核,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3.《措施》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是如何规定的?
答:《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定,一是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中小学开学第一周设立为劳动周,或每月确定一天设立为劳动日,以集体劳动为主。学校可于每周五下午开展校内集体劳动。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旨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 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有哪些内容?
答:《措施》中明确确定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小学阶段以个人生活起居、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初中阶段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高中阶段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5.职业院校如何落实劳动教育?
答: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6. 劳动教育中家庭如何发挥作用?
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适量的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形成学生家务劳动常态化。家长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7. 劳动教育中校内活动如何发挥作用?
答:学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内务整理、值日保洁、学习整理等校内劳动实践,并且在亲身劳动经历中学习劳动知识,培养劳动技能,培育劳动情感,提升劳动素养。各学校要因校制宜,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
8.劳动教育中校外实践活动如何发挥作用?
答:学校要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要充分利用市内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岗位实践等。
9. 劳动教育中如何保障师生安全?
答:《措施》从安全机制、风险评估、责任划分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建立两个“机制”即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学校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安排适合学生年龄段、性别的劳动活动。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场所设施、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10. 如何提升劳动教育保障水平?
答:《措施》要求从劳动场所、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等三个方面提升劳动教育保障水平。一是加强劳动场所建设,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三是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可以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11. 如何完善劳动教育组织保障?
答:《措施》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加大督导力度,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对劳动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积极总结推广优秀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建立优秀案例库。发挥典型引领,及时宣传推广学校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