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恋·乡情 ———“华创会”征文作品选登(一) -凯发全站app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来源:天门日报网
打印:
字体:
锅盔,舌尖上的乡情
●魏炜
天门,素有蒸菜之乡美誉,蒸菜之妙自不待言。除此美食,在我看来,绝对称得上天门面食翘楚的锅盔也堪称一绝。这一家乡的特产,总让人垂涎欲滴,总让人浮想联翩。
锅盔,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但制作和食用还是有一定讲究。只有心灵手巧、技术娴熟的师傅,准确把握发酵时间、作料配伍、揉抻力道、烘烤火候,才能将那白生生、软绵绵的面团蝶变为黄灿灿、香喷喷的精灵!新鲜出炉的锅盔色香味最佳,趁热抹一层豆豉或是夹一根油条,就一碗热乎乎的荤汤,这是最经典的配搭,也一定是一顿最惬意的早餐。隔夜的锅盔以油煎,汆汤或与猪肉同蒸,则另有风味,同样美味至极。
世间经典面食无数,可我钟爱家乡这一道。同为面粉发酵烤制的食物,虽然面包松软,火烧筋道,酥饼香酥,却不如锅盔集诸样美食优点于一身而引人青睐:表皮焦黄香脆但不干枯,内芯绵柔筋道却不死板,嚼劲十足,余香飘溢。我只觉得新疆名吃——馕,无论制做工艺,还是风味特色才能与锅盔有得一比。两相比较,馕声名显赫,锅盔却屈尊一隅。但在我心底,馕不过是那遥远西域海市蜃楼般的神话。锅盔,其制作技术在并非小麦主产区的天门横空出世并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其风味与久负盛名的面点绝不逊色,这不能不说是个传奇。这一出自家乡,凝结着沃土营养、浸润着绵绵清泉、散发着浓郁芳香、洋溢着火热情怀的珍馐美馔,滋养身体,增添力量,这才是最值得天门人尊崇的神女。
对锅盔情有独钟始于童年。在那物质匮乏、经济困难的年月,父母在生产队劳作一天,换来的不过是只值毫厘的工分,一年到头穷困拮据,衣食无保。有时父母实在赖不过孩子的央求,东挪西凑几分钱买一个锅盔解解馋。偶尔吃上的这次,面饼的筋道流连口齿,芝麻的醇香刺激味蕾,有如年节盛宴,叫人回味无穷,更是刻骨铭心。犒劳饥肠、憧憬温饱的本能,就这样一次次被扼杀又一次次被唤醒,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的种子早早播撒在幼小的心田。
几十年走南闯北、历经拼搏之后,儿时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幸福列车载着我们一步步驶入小康社会的大门。山珍海味不再稀罕,但这道被打上特殊烙印、始终激发前行力量的面食,在心底仍被奉为精神圣物。何况,对于我们这样身处异乡的游子,这道产自家乡、寄托思乡之情的食物,就是家乡的化身。由此,这道从小就结下情缘、无物替代的面食,总是萦绕心头。每每品尝特色面食,由不得回味锅盔的味道,由不得感叹世事的沧桑,由不得与朋友分享家乡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每每有家人友人自天门来,总免不了千叮万嘱捎上这一特产,就想闻一闻乡土的芬芳,就想尝一尝丰收的甘醇,就想亲一亲故乡的温情;每每返乡探亲,顿顿餐食都希望会见这位久别的故友,甚至踏上归途,也一定将它装入行囊,犹如亲人陪伴百里千里,让它延续故乡的气息,把它馈赠亲爱的友人。
如今,天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创新创业势头强劲。勤劳聪明的天门人作为一种营生,携着一座烤炉、一方几案,游走于陌生的城镇街巷,将这一曾经囿于一隅的特色美食推向更广大的世界奉献给世人。这营生又何止是主人创业致富、食客果腹享用那么功利单纯?在他乡,目睹熟悉的器物,品尝地道的面食,聆听纯正的问候,游子心中激发怎样的亲切与激动?即使是在外乡人眼里,简单的行头、无华的美食、热情的笑脸,也是天门人纯朴与友善的见证。
感谢那些无以考证的美食家,正是他们的智慧与追求,才成就这一天门饮食文化宝库里的珍品,才使天门人的情感里共同拥有一个恒久的记忆。这一承载着故乡情结的尤物,不也是天门游子与故乡血脉相通、永不割舍的脐带吗?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